《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(上)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破风文学51pfwx.com
36.电流的磁效应现象的发现
迈克尔·法拉第于1791年出生于英国的纽因顿。他的父亲是个铁匠,家境贫寒,所以法拉第没有受过正规教育。5岁随全家定居伦敦,12岁开始做报童。13岁到订书店当学徒,一直当了8年。这个工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,使他有机会读了很多科学书籍,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《大英百科全书》和《化学漫谈》。他根据自己所学知识,利用节俭来的点滴零用钱购买一些简单的器材,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,开始了他最初的“科学研究”。1812年,在别人的帮助下,他幸运地听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、著名科学家戴维的4次演讲,立即被这些演讲所吸引,并希望“进入科学部门工作”。他大胆地把这个愿望写信告诉了戴维,同时附上精心整理和带有插图的听讲笔记。戴维自己幼年丧父,15岁辍学,当过学徒,也是靠自学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,所以对法拉第的身世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深表同情。1813年3月推荐法拉第到英国皇家研究院实验室当他的助手,同年10月,法拉第随戴维前往欧洲大陆进行学术考察,从而学到不少科学研究方法,开阔了眼界。1816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。1821年担任皇家研究院实验室主任,开始转向电磁学的研究,并于10年后发现电磁感应定律,奠定了经典电磁学的理论基础。
法拉第永远是一个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的人,只有工作与学习才会使他快乐,才会使他感到满足。1867年8月25日,他坐在书房中的一把椅子上看书时,平稳地停止了呼吸,安详地死去,终年76岁。
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,揭示了电与磁有着内在的联系。法拉第了解到奥斯特的实验之后,于1821年9月3日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:他把小磁针放在载流导线周围的不同的地方,发现小磁针有环绕导线作圆周运动的倾向。这使他立即想到:既然电可以产生磁,为什么磁不可以生电呢?电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东西,伏打电池造价昂贵且电力不足,磁石到处都有,如果用磁来生电,电的造价就会便宜,那么其意义就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里,而会和人类的日常生活连在一起,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从那以后,法拉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,他将磁石插进一个铜线圈,再接上电流计,没有电流。他用一根通电的导线去挨近未通电的铁丝,又改用一个大磁石,用电流计去测也没能发现铁丝中有电流产生。是自己的想法错了吗?不会的!法拉第深信自然界各种力是统一的,而且可以相互转化。电和磁也应该统一并可以转化,何况由实验得知电能生出磁来,那么磁也一定会产出电来!正是这种坚定的科学信念,法拉第孜孜不倦地进行了10年实验,一种方法失败了,又换另一种方法,一个实验不成功,再来另一个,在1831年8月29日,他终于成功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戈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破风文学51pfwx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