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风文学【51pfwx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汽车摇篮: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》最新章节。
第三卷建设高潮第14章建设者掀起建设高潮
铸造车间的工人都担心地说:“决不能让三年建厂的列车,在我们这一站误点!”
毛泽东说:“哪一天开会的时候,能坐上自己生产的轿车就好了!”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高兴地说:“我可坐上咱们国家自己制造的汽车了,活得真值。”
1956年,建设一汽的时候,一汽全厂职工有1.8万人,几乎都是年轻人。
虽然几位厂级领导的年龄较大,岁数最大的,也才40岁左右。所谓老工人、老干部,超过40岁的屈指可数。
处领导、车间领导都在30岁至35岁之间,大都是经过革命锻炼、年纪轻、没有搞过工业建设的新手。
解放前后毕业的大学生也只有22岁到26岁。中专毕业的,一般只有20岁左右。技工学校毕业的技工,超过20岁的不多,有些人只有17岁。
因此,一汽是年轻人的世界。这些人朝气蓬勃,是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”,大家都充满着青春的活力,一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光和热。
职工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劳动竞赛,涌现出了大批先进工作者、各种岗位的先进标兵以及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。
同时,大家还发扬首创精神,开动脑筋,出谋献策,提合理化建议,解决生产、技术上的关键问题。仅1956年下半年,全厂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就有7000多件,被推广的有300多件。
汽车驾驶室座垫和靠背上的油布,协作厂每试制一批就要送到某车间去做试验鉴定,经过室内试验和装在汽车上使用试验,周期长,影响生产,负责这项工作的技术员沈惠敏便深入运输车间车队,观察使用情况,并和司机座谈。
经过刻苦钻研,沈惠敏终于创造出漆布折叠弯曲试验法,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。1956年,沈惠敏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。
汽车后桥专业组长、青年设计师王祎垂提出将汽车后桥轴套管改短,使每个后桥外壳减轻了25至30公斤,每年可为国家节约17至21万元财富。
设计员刘经传把出国实习时,节约下来的钱买的300多本汽车技术书籍拿到设计室,供大家参阅。
年轻的设计人员于1957年初便开始解决解放牌改进型汽车CA-11的开发工作和消除CA-10型汽车驾驶室闷热、水箱开锅、转向沉重等缺点的工作。
工程大楼呈现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。
一汽的青年们不仅是生产上技术工作的生力军,在其他各种活动中,都发挥了突击尖兵的作用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破风文学】地址:51pfwx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